摘錄自 雛曉雜誌2010年創刊號
過去,人們錯誤地認為人類的智商(IQ)是與生俱來的;也錯誤地以為頭腦的好壞取決於當下腦的容量,亦即由遺傳基因所決定。不過,醫生的研究早已證實正常新生兒的腦神經細胞約為160億個,和成人相差無幾。更發現這些腦細胞的功能在3歲前約可完成60﹪;8歲前完成80﹪;更有報導指出從胎兒時期開始,“在人腦的發育便受到後天環境的影響。於是,在人類腦袋活動最密集的時期給予幼兒適當的刺激、營養、教導,將可開發大腦潛能,使孩子更聰明”成為了許多學者的研究議題。
研究顯示,新生兒腦的重量約390克,已達成人腦重量的25﹪,但新生兒的體重卻只有成人體重的5﹪。腦重量隨年齡而增長,速度先快後慢,到了3歲,腦重量即達成人腦重量的75﹪,發展至此漸趨緩慢。
幼兒的腦重量增加,並不是腦神經細胞(神經元)增殖的結果,而是腦神經細胞結構的複雜變化。研究指出大腦的神經細胞的數量,在母體32周以後就已接近成人。其中具備感覺、思考等中樞神經功能的神經細胞(Neurone)約有四、五億,其他則屬於膠質細胞(Glia)。
胎兒的腦部發展:懷孕3周腦部細胞開始成長;懷孕8周胚胎的大腦皮層已可分辨;懷孕15周腦細胞長成;懷孕27周大腦皮層快速成長;懷孕32周腦神經細胞數目已接近成人的腦細胞。為了達到大腦複雜化的功能,會分化出許多樹狀突起(Dendrites),其中最長的一支稱為軸突,前端會分支並與另一支神經細胞連接。如此,四、五億的腦神經細胞相互連接,交錯成腦部網絡。
孩子生命的前3年是腦神經細胞形成樹突的關鍵期,至於膠質細胞,則扮演保護軸突的重要功能,稱為”髓鞘化“,如同是線絕緣體的保護殼。樹突網路愈密集,表示腦部活動愈發達,愈能勝任複雜艱巨的工作;而頭腦使用愈頻繁,髓鞘化程度也愈強。因此,決定人類智力高低的因素,不是腦細胞的多寡,而是樹突網路的密集程度。
樹突網路的形成,主要來自感官經驗的刺激,如果缺乏適當的刺激,幼兒的腦部網路就無法形成,而由頭腦支配的語言、動作、情緒等發展就會受阻。因此,掌握幼兒學習的敏感期,給予足夠的刺激,即能靈活孩子的大腦,為日後的心智發展奠定優良的網絡結構。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