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How to raise a kid」標籤的文章

Book Review 好書推介: The Kiss that Missed 失落了的吻: 讓父母放下腳步,讓孩子學懂愛的力量的好書

The Kiss that Missed (失落了的吻) 是森綠媽媽十分推介的一本關於愛的好書,它不但是給孩子的書,也是一本給父母讀的好書。這故事讓父母,小孩明白只要有愛,更不好的事情也可以改變過來,愛令事情化險為安。這故事亦提醒父母放下腳步,不要終日匆匆忙忙,要記得讓孩子們感受到我們的愛。 故書的開始是說有一個國王父親,終日總是十分忙碌,有一個星期二的晚上,國王匆忙地走過王子的睡房,匆忙地給王子一個飛吻,怎知這個吻落空了,並飛出了窗外。之後,國王命他忠心的騎士千萬要找回那失落的吻。騎士和他的馬四處尋覓,他們走入了黑陰的森林,遇上了不同的猛獸甚至龍,每一次都差不多被吃掉了,卻每次到遇上了一件神奇的事情化險為夷,神奇的事情每次都讓凶殘饑的猛獸變得溫馴。是什麼令一些凶殘的動物改變過來?一起到書中看看吧! 按這連結看閱讀影片: https://youtu.be/-umvUU4AiyE 小朋友可以從故事中學習到以下的詞彙: kiss 吻 missed 失落了/錯過了 knight 騎士 royal 皇家的 loyal 忠誠的 galloped 疾馳/策馬飛奔 faithful 忠實的/忠誠的 leered 色迷迷地斜睨 promised 答應 hurry 匆匆忙忙 comfortable 舒服 (可在 Dictationmate 默書好幫手 這連結,練習閱讀或默出以上詞彙: https://dictationmate.sumlook.com/vocabulary/BZ7F00twP97SfE5cT2Tt ) 關於 Pandy 故事小熊貓 ,森綠媽媽曾遇到一些小朋友很想學習英語,但可惜家中沒有人可輔助,因此開了這頻道,每星期讀一本兒童英語故事。希望 Pandy 故事小熊貓 可以幫助小朋友學習英語和享受閱讀樂趣。 有興趣可到YOUTUBE 訂閱我們的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user/Sumlook 。謝謝。 或查看我們的博客 https://kidsbooks.sumlook.com 如想得知森綠媽媽最新的童書推介,請到可以到以下的臉書link和like😊😊 https://m.facebook.com/SumlookKidsBoo...

About Love: 讓我們的孩子感受到他們是被愛也是被接納的,不論他是平凡如否

森綠每星期都製造教小孩英文的材料,因此會閱讀不同的英文圖書。 遇上了這段對話,很喜歡也很感動。漫畫中的對話讓我想到,每個小孩或大人都會有時擔心自己的平凡或某一些特質會否被身邊的人接受。讓我們能常肯定我們的孩子,讓他們不但明白也感受到他們是被愛也是被接納的,不論他是平凡如否,因為愛並不需要他們是非凡的。 按這看森綠為這對話所做的影片 https://youtu.be/9UmClXHY3oQ 有興趣可到YOUTUBE 訂閱我們的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user/Sumlook 。謝謝。 如想得知森綠媽媽最新的童書推介,請到可以到以下的臉書link和like😊😊 https://m.facebook.com/SumlookKidsBooks/  我也有寫blog 分享兒童書,有興趣請到此網址 http://kidsbooks.sumlook.com  

Nurturing kids: 培育孩子的三大重點培育範疇 (心理健康,復原能力和學習能力)

森綠媽媽一直很欣賞德國的教育方式和理念。所以讀了「讓孩子揮灑才能的德國教育」一書,森綠媽媽欣賞這本書所介紹的德國教育理念,學習良多。但作者在此書中也有提及她對香港教育制度和文化的不滿和個人意見,森綠對這一部份則不一定同意。 在森綠媽媽面對兒子學習的問題時,我也會不斷思想究竟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森綠覺得孩子的心理健康,懂得怎樣欣賞生活,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和喜歡學習的心其實比學科成績更重要,而這篇文章有不少我同意的地方,也有令我有所啟悟的要點。 書中的這一章提及了德國教育所重視的培育範疇,森綠媽媽覺得很有意思和同意,在此分享和互勉。 。。。。。。。。。。。。。。。。。。。。。。。。 摘自 讓孩子揮灑才能的德國教育 別為了學科成績,犧牲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德國幼兒教育重視孩子三大範疇的發展,包括 心理健康,復原能力和學習能力 。 心理健康 心境開朗 心理健康不單單是沒有心理病這麼簡單,而是要在各方面健康發展,從而達到心境開朗。 孩子除了必須接受自我,包括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也要抱有樂觀的態度,才能長期感到快樂。當孩子可以不依賴別人,滿足自我需求時,他們才會有自信踏出每一步。 除此之外,孩子亦需要有良好的社交圈子,跟其他人建立良好關係,這樣才能讓孩子在心靈上有所依歸,因此社交能力也是達至心理健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後,孩子也要有自我控制的能力,讓他們可以做到他們想做的事。 復原力強 孩子夠「硬淨」 當孩子的心靈上健康滿足,他在面對壓力和負面情緒時會有較強的復原能力。復原能力,簡單來說就是孩子有[硬淨],另一個說法,也是等同孩子的自我保護機制。復原能力,是指在心理健康以外。還能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情緒,從負面的經驗中作有建設性的領略,以及從壓力中很快再次放鬆。 學習自我調節 德國幼兒教育不著重學科的知識,反而注重孩子的學習能力,也就是孩子有沒有求學時所需要的心理條件。 「自我調節」是在學習路上成功的第一步,在情緒層面上,孩子能夠欣然面對壓力和負面情緒,仍然繼續向前;在認知層面上,要堅持,要自律,不輕言放棄,才能達成自己所計劃的學習方向和目標。 自我調節是孩子內在的發展,但外在的社交發展也是校園生活重要的一環。最基本的社交發展,就是可以跟其他人融洽相處,有自己的朋友圈...

How to Love: 推介文章 《耐心傾聽》

很想和大家分享這篇文章,對親子關係和夫妻關係都是很好的學習。   《耐心傾聽》 所愛的人在講話時,要練習深入傾聽。 有時,對方說的話會讓我們驚訝,發現對方跟我們看事情的角度恰恰相反。 讓對方自由地講話,不要打斷或批評他的言語。 全心深入傾聽時(不管是十分鐘、半小時,乃至一小時),我們開始更深入地看到對方、更瞭解對方。 如果對方基於錯誤的認知,講了什麼不正確的話,可以稍後再提供一些資訊,幫助他們修正看法。 但現在,傾聽就好。 摘自 一行禪師 的 《怎樣愛》 在現今的世代,人很多時候都是十分忙碌,四周也有很多吸引我們的東西,例如,電視,網上遊戲,很多時人都是一心幾用。森綠媽媽近日曾對兒子不斷重覆說同一件事而不滿,於是問他們為什麼要終日說同一番說話提醒我,兩個兒子都說"因為你總是心有所思般,我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進我的話"。這句話對我是當頭棒喝,作為家長,我其實有用多少時間只專注在聆聽孩子?家長們都很努力為孩子們的日常生活,但可能他們所需要的只是陪伴和聆聽。 耐心聆聽能令我們更了解孩子和所愛的人。 曾有一次,自己見到大兒子帶回髒兮兮的曲奇回家, 自己的語氣已有些不滿地問:「為什麼把沒吃完的東西帶回家?」 孩子說:「這是我做的,想留給媽媽吃」。 作為媽媽,自己很重視清潔事宜,但卻沒想到孩子並不在意這些,只是單純地想給媽媽試自己親手做的曲奇。 也有一次,普通話老師說大兒子有時候不大回應問題,例如老師問他最喜愛的水果時,也未能回答。森綠媽媽的第一個想法就是孩子沒禮貌,自我中心。 森綠媽媽當時心有不高興,仍和平地問孩子:「為什麼不回應老師問題?」 他說:「因為我不知道STRAWBERRY的普通話怎樣說」 那刻自己心裡為自己早前帶有有色眼鏡看兒子而慚愧,其實孩子的心比大人單純和簡單,那次自己便教導孩子不懂那些字時便告訴老師不知道怎樣說,不然老師會以為他沒禮貌,自此便沒有了這問題。 人與人之間真的充滿了誤會,耐心聆聽和不帶成見的溝通很重要。讓我們都好好學習怎樣花一些時間只專注在聆聽我們所愛的人,不帶批判,只是聆聽。 如有興趣看更多森綠一家在其他地方的旅遊誌,請到 http://travel.sumlook.com 我也有寫Blog介紹兒童圖書,有興趣可到這網址: http://kidsbooks.s...

Phonics 英語拼音: Good videos to learn Phonics 學英語拼音的好短片

從兒子的學校得知這些學英語拼音的好短片,希望和大家分享,幫助小孩學好英語。 I Learned about these good videos from my son's school. They are quite fun for kids to learn about phonics. So I want to share here for kids' happy learning. Short vowels video: What sounds do a,e,i,o,u make? Alphablocks CVC episode: https://safeshare.tv/x/ss5e4f28d35d4d7# 如有興趣看更森綠一家在其他地方的旅遊誌,請到 http://travel.sumlook.com 我也有寫Blog介紹兒童圖書,有興趣可到這網址: http://kidsbooks.sumlook.com 如想得知森綠媽媽最新的童書推介,請到可以到以下的臉書link和like😊😊 https://m.facebook.com/SumlookKidsBooks/

12個月以前嬰兒忌吃雞蛋白

摘錄自  專業嬰兒手冊 12個月以前嬰兒消化系統發育尚不完善,腸壁很薄,通透性很高,而雞蛋白中的蛋白為清蛋白,分子小,可以通過腸壁進入小嬰兒體內產生抗體,再次接觸這種異體蛋白時,則出現一系列過敏反應或變態反應性疾病,如濕疹、,喘息性支氣管炎等。另外,12個月以內的嬰兒食用蛋白也不易消化,還容易引起腹瀉。所以,12個月內的嬰兒只宜吃蛋黃,不宜吃蛋白。 我也有寫Blog介紹兒童圖書,有興趣可到這網址:  http://kidsbooks.sumlook.com 如想得知森綠媽媽最新的童書推介,請到可以到以下的臉書link和like😊😊 https://m.facebook.com/SumlookKidsBooks/ 如有興趣可以訂閱我們在YOUTUBE的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user/Sumlook

學好母語先?雙語發展?

摘錄自 學心理識教子有根有據培育良方 多學語言反而影響語言能力? 加拿大約克大學心理學家發現,無論是在單語或雙語環境長大的嬰兒,他們學懂第一個字(平均為一歲時)、初次學懂50個詞語(約1.5歲時)和初步理解語法的年齡,大致相同。 可是, 學習物件的名字時,便可看出單語和雙語孩子的分別。單語孩子傾向認為句子中不認識的音節是新物件的名字;而雙語孩子在學習物件的名字時較有彈性,能掌握較複雜的規則 ,因為他們自小知道同一物件可有多個名字,例如 “蘋果” 或 “APPLE” 都指蘋果。 不過,雙語孩子的語言能力也有較弱的地方。 雙語孩子在每種語言的詞彙較少,而且在各語言運用上,表現都較單語孩子遜色 。例如說出物件名字的速度,或在限時內盡量說出屬某類別的事物(如水果的名字)等,表現都較差。研究員相信,這是由於同時學習雙語,令他們接觸每種語言的機會較少,導致他們運用每種語言的能力亦稍遜。舉例說,學習雙語的孩子要記住兩套生字、兩套文法,這些學習負擔會間接影響他們的語言學習。學習雙語的孩子的詞彚數量平均也較學習單語的孩子為少。 學習雙語能提升專注力? 雖然孩子同時學習雙語,好像比學習單語吃力,但大家有否想過雙語孩子的專注力可能比單語孩子好呢?        心理小研究 :約克大學對單語孩子和雙語孩子進行了一系列的專注力測試。研究發現, 雙語孩子比單語孩子的專注力更集中。 雖然這項色詞測驗的表現或受參加者的語言能力影響,但即使在不涉及文字的測試中, 雙語孩子也表現較高的專注力 。其他相關的研究報告也提到, 雙語孩子在資訊篩選能力上,較單語孩子為佳 ,例如,當要求雙語孩子忽略字句的意義,只判斷句子的文法是否正確(例如:“我們的新年不見了!”雖意義不明但文法正確),或在快速分類測試時,突然改變分類準則等牽涉資訊篩選的測試中,雙語孩子都表現較佳。 為什麼雙語孩子有較高的專注力和資訊篩選能力呢?心理學家認為, 雙語孩子在運用一種語言時,另一種語言仍處於活躍狀態 ; 譬如說外語時,雙語孩子需要刻意抑制母語,這讓他們有更多機會練習平衡和篩選各種資訊,令大腦長期接受資訊篩選的訓練,久而久之提升了專注力。 專注力較高的優勢,在年長的雙語人士更為顯著。初步證據顯示,雙語訓練可以保護長者大腦的認知功能,...

兒童大腦之解讀

摘錄自 雛曉雜誌2010年創刊號 過去,人們錯誤地認為人類的智商(IQ)是與生俱來的;也錯誤地以為頭腦的好壞取決於當下腦的容量,亦即由遺傳基因所決定。不過,醫生的研究早已證實正常新生兒的腦神經細胞約為160億個,和成人相差無幾。更發現這些腦細胞的功能在3歲前約可完成60﹪;8歲前完成80﹪;更有報導指出從胎兒時期開始,“在人腦的發育便受到後天環境的影響。於是,在人類腦袋活動最密集的時期給予幼兒適當的刺激、營養、教導,將可開發大腦潛能,使孩子更聰明”成為了許多學者的研究議題。 研究顯示,新生兒腦的重量約390克,已達成人腦重量的25﹪,但新生兒的體重卻只有成人體重的5﹪。腦重量隨年齡而增長,速度先快後慢,到了3歲,腦重量即達成人腦重量的75﹪,發展至此漸趨緩慢。 幼兒的腦重量增加,並不是腦神經細胞(神經元)增殖的結果,而是腦神經細胞結構的複雜變化。研究指出大腦的神經細胞的數量,在母體32周以後就已接近成人。其中具備感覺、思考等中樞神經功能的神經細胞(Neurone)約有四、五億,其他則屬於膠質細胞(Glia)。 胎兒的腦部發展:懷孕3周腦部細胞開始成長;懷孕8周胚胎的大腦皮層已可分辨;懷孕15周腦細胞長成;懷孕27周大腦皮層快速成長;懷孕32周腦神經細胞數目已接近成人的腦細胞。為了達到大腦複雜化的功能,會分化出許多樹狀突起(Dendrites),其中最長的一支稱為軸突,前端會分支並與另一支神經細胞連接。如此,四、五億的腦神經細胞相互連接,交錯成腦部網絡。 孩子生命的前3年是腦神經細胞形成樹突的關鍵期,至於膠質細胞,則扮演保護軸突的重要功能,稱為”髓鞘化“,如同是線絕緣體的保護殼。樹突網路愈密集,表示腦部活動愈發達,愈能勝任複雜艱巨的工作;而頭腦使用愈頻繁,髓鞘化程度也愈強。因此,決定人類智力高低的因素,不是腦細胞的多寡,而是樹突網路的密集程度。 樹突網路的形成,主要來自感官經驗的刺激,如果缺乏適當的刺激,幼兒的腦部網路就無法形成,而由頭腦支配的語言、動作、情緒等發展就會受阻。因此,掌握幼兒學習的敏感期,給予足夠的刺激,即能靈活孩子的大腦,為日後的心智發展奠定優良的網絡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