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育兒睡覺篇」標籤的文章

讓BB睡涼蓆宜注意的問題

摘錄自 專業嬰兒手冊 炎熱的夏天,BB可以適當合理睡涼蓆,一旦使用不當,會使BB著涼感冒或腹瀉等,因此,在給BB睡涼蓆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選擇草蓆,即麥秸涼蓆,它的特點是質地鬆軟,吸水性好,又不像竹蓆那樣涼,選擇時要注意光滑無刺。 2.BB不能直接睡在涼蓆上,要在蓆上鋪棉布床單,以防過涼,也可避免BB蹬腿擦破皮膚。 3.涼蓆使用前一定要用開水擦洗,然後在陽光下曝曬,以防BB皮膚過敏。涼蓆尿濕後要及時清洗,保持乾燥。如果BB睡後身上出現小紅疹,要立即離開涼蓆,並找醫生診治。 我也有寫Blog介紹兒童圖書,有興趣可到這網址: http://kidsbooks.sumlook.com   如想得知森綠媽媽最新的童書推介,可以到以下的臉書link和like😊😊 https://m.facebook.com/SumlookKidsBooks/ 有興趣可以訂閱我們在YOUTUBE的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user/Sumlook

培養新生兒自然睡眠的習慣

摘錄自 專業育兒手冊 有些新生兒出生後,睡眠規律尚未形成,該睡覺時不睡,甚至哭鬧,人稱「扭眼瞓」,只有大人將其抱起,拍拍搖搖,或者含著乳頭才能入睡,這習慣是大人給養成的。 新生兒大腦發育還不健全,出生後幾乎大部分時間都處於睡眠狀態,每天大約有18﹣22小時在睡眠中,只有短時間清醒。清醒後很快就會感到疲倦,這時孩子常以「哭」表示他累了,只要環境安靜、舒適,片刻後孩子就本能地自然入睡。 可是有許多家長最怕孩子哭鬧,常常是孩子一哭就抱起來。其實,「哭」是新生兒的本能要求。當孩子哭時,家長要分析一下哭的原因。一般新生兒在吃飽奶後又無其他不舒服(如尿片濕了,皮膚皺褶處濕了等)時,哭鬧常常是疲倦的表示。如果這時大人總是抱著孩子拍、搖等,倒是破壞了孩子本能的自然睡眠的調解規律,而形成新的條件反射。這樣,孩子以後則必須在大人的拍、搖情況下才能入睡,漸漸地養成「扭眼瞓」的壞習慣。 所以,當新生兒確實是因為疲倦而哭鬧時,可採用以下方法誘導孩子自然入眠:首先,媽媽要靠近孩子,並發出單調、低弱的嗷嗷聲;或在BB睡前播放柔和輕慢的音樂,久而久之讓BB形成條件反射聽到這些音樂就知道該睡覺了;或者將孩子的單側或雙側手臂按在他的胸前,保持在胎內的姿勢,使孩子產生安全感,他就會很快入睡。這樣,孩子慢慢地就養成自然入睡的習慣。 另外,新生兒的臥室空氣要新鮮,睡覺前要洗臉、洗手,被褥要清潔舒適,清洗臀部,換好尿片,餵足量的奶,這些都有利於新生兒睡眠習慣的養成。 想知更多有關 嬰兒枕骨扁平,請按入這文章。 想知更多有關 嬰兒的睡姿,請按入這文章。 想知更多有關 提倡嬰兒趴著睡,請按入這文章。 我也有寫Blog介紹兒童圖書,有興趣可到這網址:  http://kidsbooks.sumlook.com 如想得知森綠媽媽最新的童書推介,請到可以到以下的臉書link和like😊😊 https://m.facebook.com/SumlookKidsBooks/ 如有興趣可以訂閱我們在YOUTUBE的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user/Sumlook

宜提倡讓孩子趴著睡覺

摘錄自 專業育兒手冊 過去,人們相信只有胸部有毛病,或身體虛弱的孩子才會趴著睡,這是不正確。 讓孩子趴著睡是有益的。我國的傳統做法是讓嬰兒仰臥或頭側向一邊,往往把頭睡變了形,所以,應讓孩子經常更換睡覺姿勢和體位。 現代醫學認為,孩子趴著睡有益於胸廓和肺的生長發育,尢其是對未滿月的新生兒有保健的作用,有利於孩子呼吸,能增強胸、頸、手腕的功能。小兒的肺發育尚不成熟,相對來說含氣少含血多,加上呼吸肌發育差,呼吸時胸廓運動淺表不充分,所以肺的擴張受限制,不能充分換氣。這種不成熟狀態,從新生兒起,一直要持續到幼兒階段;而讓孩子趴著睡,小兒的體重給床以壓力,床的反作用力正好作用於小兒的胸廊,這種壓力實際上起到一種安摩的作用。經過一定時間的鍛煉,孩子肺的擴張力和呼吸肌的力量都會有一定的提高。這不僅對預防呼吸道疾病有利,而且對胸廓、呼吸肌和肺的發育也是大有裨益的。 另外,新生兒常常發生溢奶和吐奶,讓孩子趴著睡,臉朝向一側,即使吐奶,也不至於因嘔吐物吸入呼吸道而發生窒息的危險。 但在小孩趴著睡時媽媽要注意以下問題。 1.對2個月以下,頭還不能抬起,頸還不能完全挺直的孩子,在趴著睡時,應悉心注意觀察,以免引起窒息。 2.床要軟硬合適,不能太軟,不用枕頭,面部朝向左或向右,兩上肢屈曲。 3.腳也不要只朝向一個方向,要經常改變一下腳擺的方向,以免形成「外八字腳」或「內八字腳」。四五個月的孩子能獨立選擇睡姿,從這個年齡開始,就不必讓孩子趴著睡了。 想知更多有關 嬰兒枕骨扁平,請按入這文章。 想知更多有關 嬰兒的睡姿,請按入這文章。 想知更多有關 培養新生兒自然睡眠的習慣,請按入這文章。 我也有寫Blog介紹兒童圖書,有興趣可到這網址: http://kidsbooks.sumlook.com   如想得知森綠媽媽最新的童書推介,可以到以下的臉書link和like😊😊 https://m.facebook.com/SumlookKidsBooks/ 有興趣可以訂閱我們在YOUTUBE的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user/Sumlook

新生兒宜採取的睡眠姿勢

摘錄自 專業育兒手卌 一般的睡眠姿勢可分俯臥、仰臥和側臥。新生兒自己能力有限,需父母關心和幫助他去以某種姿勢睡眠。其實這3種姿勢各有利弊,無論哪一種睡眠姿勢,若是長久採用都不適宜,應時常調換體位。 在新生兒吮奶前,空腹時可以俯臥,頭面側左或面側右,不用枕頭,將其兩臂伸開,背部朝上,胸腹朝下,使心臟垂近胸骨,有利於新生兒肺的擴張,增加頭部、頸部和四肢的活動。缺點是新生兒口水不易下嚥,容易外流。由於俯臥時不易轉動頭部,口鼻易被床墊悶住,呼吸不便,可能造成窒息, 因此俯臥時,需有人在旁照看,以免發生意外 。 仰臥是新生兒經常的臥勢,仰臥有利於肌肉放鬆,內臟器官不受壓,但有回奶習慣的新生兒往往將奶噴到臉部,阻塞鼻部,有發生窒息的危險。若長期仰臥,會使枕骨平塌,變成扁頭。 在成人與新生兒講話、逗樂、給他看玩具、聽音樂以及穿衣洗臉時,都需要採取仰臥 。 側臥是一種較好的臥勢,脊柱略向前彎,呈弓狀,四肢安放舒適,全身肌肉放鬆,得到充分休息。由於心臟偏於左側,為減少心臟受壓,向右側睡為好,這樣又可適合胃的水平位元,即使發生吐奶,也不會引起窒息。但也不能長期將頭偏向一側睡,會使臉部兩側不對稱,易引起頸肌扭傷,也有造成斜視的可能。 想知更多有關 嬰兒枕骨扁平,請按入這文章。 想知更多有關 提倡嬰兒趴著睡,請按入這文章。 想知更多有關培養新生兒自然睡眠的習慣,請按入這文章。 我也有寫Blog介紹兒童圖書,有興趣可到這網址: http://kidsbooks.sumlook.com   如想得知森綠媽媽最新的童書推介,可以到以下的臉書link和like😊😊 https://m.facebook.com/SumlookKidsBooks/ 有興趣可以訂閱我們在YOUTUBE的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user/Sumlook

嬰兒枕骨扁平

摘錄自 Baby-Mo雜誌2010年7月 美國兒科醫學院曾推行「Back to Sleep」活動,建議嬰兒仰睡,以減少嬰兒猝死的風險,而大部分父母亦意識到仰睡對嬰兒而言是最安全的。然而,嬰兒持續地仰睡,卻會增加「枕骨扁平」的機會,故此,父母應了解仰睡對形成「位置性斜頭」(positional occipital plagiocephaly)或「枕骨扁平」的潛在影響,同時認識有關避免方法。 僅影響外貌不阻成長 首先,讓我們了解造成枕骨扁平的成因。當嬰兒仰睡,或頭部枕在平坦的表面上,由於嬰兒頭骨較軟,若長時間保持這個姿勢,頭骨便容易受壓,繼而造成扁平。若孩子傾向將頭轉向同一邊,那一邊的頭顱骨亦有機會變得扁平。 枕骨扁平通常在出生後2至4個月最易於察覺,這可能會令耳朵和面部的某些部位或特徵變得不對稱。然而,這只會影響外觀,不會對腦部構成損傷,也不會影響嬰孩的成長或發展。 醒來時的俯臥時間 那麼,可如何預防嬰孩枕骨扁平呢?父母可給予嬰兒「俯臥時間」(Tummy Time)。當BB醒著時,可在成人的監察下俯臥或仰臥,安全之餘,也可為BB帶來很多好處,包括預防枕骨扁平、改善頭部控制、加強上半身力量,並促進嬰孩跟隨成長階段發展,例如由俯臥翻身至平躺等。 然而,若發現BB的頭部扁平,應及早帶同孩子求醫,預防枕骨扁平及情況變壞。 鼓勵BB轉動頭部位置 要預防 枕骨扁平 , 可留意以下各點: 1.當BB睡醒時,可在成人的監察下給俯臥時間,或讓他側臥玩耍(可在BB臍帶脫落後開始) 2.每天改變BB躺在嬰兒床的方向,譬如隔天便讓BB的頭放近床尾或床頭方向 3.多改變BB的頭部位置,尤其當他時常轉動頭部的時候 4.把可活動或有趣的玩具放在嬰兒床邊,鼓勵BB將頭轉向他們非偏愛的一邊 5.BB醒來時,盡量避免讓其繼續平躺(但鼓勵BB躺睡,以減少猝死的風險) 6.減少BB乘坐汽車座椅,嬰兒座椅和嬰兒車的時間 7.不時轉換餵BB和摟抱BB的姿勢 8.當BB控制頭部動作的能力加強後,父母可改用直立式的揹帶 9.嬰兒坐在地上時,應給予支持,或考慮使用 「 學站器 」(exersaucer) 10.一般嬰兒學行車的設計是固定的,而 「 學站器 」則備有可跟隨環形活動托盤轉動的布製座椅 11.若發現BB頭部偏愛轉向某一方向,或其頸部的活動範圍有限,可向家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