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怎樣教育孩子」標籤的文章

Book Review 好書推介: Peanut Butter and JellyFish 花生醬 與 水母 (教導孩子怎樣面對言語欺凌 和 怎樣對待欺凌者的有意義圖書)

Peanut Butter and JellyFish (花生醬 與 水母) 是森綠媽媽十分推介的一本關於面對言語欺凌的好書。透過這故事,小孩可以學習怎樣面對和處理言語欺凌,而且也學習到當對我們不友善的人遇上麻煩時,我們又應抱著怎樣的心態和處理的方法。這故事十分有意義,希望父母們可以和孩子一起閱讀。 故書中,海馬花生醬和水母是一對要好的朋友,他們常在海中玩耍和歷險,十分開心。可惜的是他們住在螃蟹Crabby 的附近,Crabby 十分無禮而且經常嘲笑他們,每次他們游經Crabby的住處 時,都要準備怎樣迎接 Crabby 的無禮言語。有一天,海馬花生醬和水母如常游經Crabby的住處,但Crabby 卻不見了! 然後他們聽到弱弱的飲泣聲。哎呀! 原來是 Crabby 在哭,而牠正被困於補龍蝦器中,牠正在被提升到水面了! 兩位好朋友互相望對方一眼,一起問: 「我們要幫牠嗎?」。故事中的海馬花生醬和水母是怎樣面對Crabby 的日常嘲諷呢? 到最後他們有沒有拯救Crabby 呢?一起到書中看看吧! 按這連結看閱讀影片: https://youtu.be/f91yclKebAs 小朋友可以從故事中學習到以下的詞彙: taunt 奚落 ignore 無視 heckler 起哄者/擾亂分子 relentless 沒完沒了的/無情的 invertebrate 無脊椎動物 excursion 遠足 insult 辱罵/侮辱 doomed 劫數難逃/注定 plummeting 墜落/暴跌 stutter 結結巴巴地說/口吃 jealous 嫉妒 (可在 Dictationmate 默書好幫手 這連結,練習閱讀或默出以上詞彙: https://dictationmate.sumlook.com/vocabulary/oaHAekEw6CZtGvMW9wmh ) 關於 Pandy 故事小熊貓 ,森綠媽媽曾遇到一些小朋友很想學習英語,但可惜家中沒有人可輔助,因此開了這頻道,每星期讀一本兒童英語故事。希望 Pandy 故事小熊貓 可以幫助小朋友學習英語和享受閱讀樂趣。 有興趣可到YOUTUBE 訂閱我們的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user/Sumlook 。謝謝。 ...

About Love: 讓我們的孩子感受到他們是被愛也是被接納的,不論他是平凡如否

森綠每星期都製造教小孩英文的材料,因此會閱讀不同的英文圖書。 遇上了這段對話,很喜歡也很感動。漫畫中的對話讓我想到,每個小孩或大人都會有時擔心自己的平凡或某一些特質會否被身邊的人接受。讓我們能常肯定我們的孩子,讓他們不但明白也感受到他們是被愛也是被接納的,不論他是平凡如否,因為愛並不需要他們是非凡的。 按這看森綠為這對話所做的影片 https://youtu.be/9UmClXHY3oQ 有興趣可到YOUTUBE 訂閱我們的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user/Sumlook 。謝謝。 如想得知森綠媽媽最新的童書推介,請到可以到以下的臉書link和like😊😊 https://m.facebook.com/SumlookKidsBooks/  我也有寫blog 分享兒童書,有興趣請到此網址 http://kidsbooks.sumlook.com  

Nurturing kids: 培育孩子的三大重點培育範疇 (心理健康,復原能力和學習能力)

森綠媽媽一直很欣賞德國的教育方式和理念。所以讀了「讓孩子揮灑才能的德國教育」一書,森綠媽媽欣賞這本書所介紹的德國教育理念,學習良多。但作者在此書中也有提及她對香港教育制度和文化的不滿和個人意見,森綠對這一部份則不一定同意。 在森綠媽媽面對兒子學習的問題時,我也會不斷思想究竟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森綠覺得孩子的心理健康,懂得怎樣欣賞生活,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和喜歡學習的心其實比學科成績更重要,而這篇文章有不少我同意的地方,也有令我有所啟悟的要點。 書中的這一章提及了德國教育所重視的培育範疇,森綠媽媽覺得很有意思和同意,在此分享和互勉。 。。。。。。。。。。。。。。。。。。。。。。。。 摘自 讓孩子揮灑才能的德國教育 別為了學科成績,犧牲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德國幼兒教育重視孩子三大範疇的發展,包括 心理健康,復原能力和學習能力 。 心理健康 心境開朗 心理健康不單單是沒有心理病這麼簡單,而是要在各方面健康發展,從而達到心境開朗。 孩子除了必須接受自我,包括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也要抱有樂觀的態度,才能長期感到快樂。當孩子可以不依賴別人,滿足自我需求時,他們才會有自信踏出每一步。 除此之外,孩子亦需要有良好的社交圈子,跟其他人建立良好關係,這樣才能讓孩子在心靈上有所依歸,因此社交能力也是達至心理健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後,孩子也要有自我控制的能力,讓他們可以做到他們想做的事。 復原力強 孩子夠「硬淨」 當孩子的心靈上健康滿足,他在面對壓力和負面情緒時會有較強的復原能力。復原能力,簡單來說就是孩子有[硬淨],另一個說法,也是等同孩子的自我保護機制。復原能力,是指在心理健康以外。還能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情緒,從負面的經驗中作有建設性的領略,以及從壓力中很快再次放鬆。 學習自我調節 德國幼兒教育不著重學科的知識,反而注重孩子的學習能力,也就是孩子有沒有求學時所需要的心理條件。 「自我調節」是在學習路上成功的第一步,在情緒層面上,孩子能夠欣然面對壓力和負面情緒,仍然繼續向前;在認知層面上,要堅持,要自律,不輕言放棄,才能達成自己所計劃的學習方向和目標。 自我調節是孩子內在的發展,但外在的社交發展也是校園生活重要的一環。最基本的社交發展,就是可以跟其他人融洽相處,有自己的朋友圈...

Activities books for learning Chinese: 給幼稚園生學習中文的練習書

森綠的兩個兒子的中文底子較弱,所以在這段在家學習的時期,森綠便特意尋找一些中文練習書給小兒子。因早前試過3 Monsters 的26週學前教育系列的英文練字習作( 按此連結到有關文章 ),覺得很好,便看看這系列有沒有學習中文的練習。果真是有的。 先說森綠媽媽對孩子學習中文的要求,我是希望孩子可以對中文產生興趣,可以多認字增加理解能力,不用練寫太多。而這系列的中文練習很付合森綠媽媽的要 求 。所以森綠媽媽很喜歡他們的學習中文的練習書。 練習書色彩豐富,而且插圖可愛,容易讓孩子喜歡。而且用很多不同的方法和遊戲教孩子中文,例如:連線,迷宮,填顏色,謎語,小故事等。孩子很多時都是用貼紙或畫圈答問題,從遊戲中孩子會不自覺學習認字。在練字方面,每次寫3個字,孩子很容易應付,而令森綠很喜歡的是書中會教象形文字和那中文字的演變,也會讓孩子認識部首的概念。這系列是一個用了心思製作出來的練習書,很值得推介。 [見下圖] 想看得更詳細, 請按這連結看有關影片 https://youtu.be/Fywo4_rXQJE 。   我也有寫Blog介紹兒童圖書,有興趣可到這網址: http://kidsbooks.sumlook.com 如想得知森綠媽媽最新的童書推介,請到可以到以下的臉書link和like😊😊 https://m.facebook.com/SumlookKidsBooks/ 如有興趣可以訂閱我們在YOUTUBE的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user/Sumlook

How to Love: 推介文章 《耐心傾聽》

很想和大家分享這篇文章,對親子關係和夫妻關係都是很好的學習。   《耐心傾聽》 所愛的人在講話時,要練習深入傾聽。 有時,對方說的話會讓我們驚訝,發現對方跟我們看事情的角度恰恰相反。 讓對方自由地講話,不要打斷或批評他的言語。 全心深入傾聽時(不管是十分鐘、半小時,乃至一小時),我們開始更深入地看到對方、更瞭解對方。 如果對方基於錯誤的認知,講了什麼不正確的話,可以稍後再提供一些資訊,幫助他們修正看法。 但現在,傾聽就好。 摘自 一行禪師 的 《怎樣愛》 在現今的世代,人很多時候都是十分忙碌,四周也有很多吸引我們的東西,例如,電視,網上遊戲,很多時人都是一心幾用。森綠媽媽近日曾對兒子不斷重覆說同一件事而不滿,於是問他們為什麼要終日說同一番說話提醒我,兩個兒子都說"因為你總是心有所思般,我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進我的話"。這句話對我是當頭棒喝,作為家長,我其實有用多少時間只專注在聆聽孩子?家長們都很努力為孩子們的日常生活,但可能他們所需要的只是陪伴和聆聽。 耐心聆聽能令我們更了解孩子和所愛的人。 曾有一次,自己見到大兒子帶回髒兮兮的曲奇回家, 自己的語氣已有些不滿地問:「為什麼把沒吃完的東西帶回家?」 孩子說:「這是我做的,想留給媽媽吃」。 作為媽媽,自己很重視清潔事宜,但卻沒想到孩子並不在意這些,只是單純地想給媽媽試自己親手做的曲奇。 也有一次,普通話老師說大兒子有時候不大回應問題,例如老師問他最喜愛的水果時,也未能回答。森綠媽媽的第一個想法就是孩子沒禮貌,自我中心。 森綠媽媽當時心有不高興,仍和平地問孩子:「為什麼不回應老師問題?」 他說:「因為我不知道STRAWBERRY的普通話怎樣說」 那刻自己心裡為自己早前帶有有色眼鏡看兒子而慚愧,其實孩子的心比大人單純和簡單,那次自己便教導孩子不懂那些字時便告訴老師不知道怎樣說,不然老師會以為他沒禮貌,自此便沒有了這問題。 人與人之間真的充滿了誤會,耐心聆聽和不帶成見的溝通很重要。讓我們都好好學習怎樣花一些時間只專注在聆聽我們所愛的人,不帶批判,只是聆聽。 如有興趣看更多森綠一家在其他地方的旅遊誌,請到 http://travel.sumlook.com 我也有寫Blog介紹兒童圖書,有興趣可到這網址: http://kidsbooks.s...

Phonics 英語拼音: Good videos to learn Phonics 學英語拼音的好短片

從兒子的學校得知這些學英語拼音的好短片,希望和大家分享,幫助小孩學好英語。 I Learned about these good videos from my son's school. They are quite fun for kids to learn about phonics. So I want to share here for kids' happy learning. Short vowels video: What sounds do a,e,i,o,u make? Alphablocks CVC episode: https://safeshare.tv/x/ss5e4f28d35d4d7# 如有興趣看更森綠一家在其他地方的旅遊誌,請到 http://travel.sumlook.com 我也有寫Blog介紹兒童圖書,有興趣可到這網址: http://kidsbooks.sumlook.com 如想得知森綠媽媽最新的童書推介,請到可以到以下的臉書link和like😊😊 https://m.facebook.com/SumlookKidsBooks/

How to Love: 推介文章 <你是一朵花>

今日讀到這一文章, 很正面很好, 和大家分享 《你是一朵花》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朵花, 出生在人類的花園裡; 每一朵都與眾不同。 但就算在我們年少的時候, 社會上也有許多訊息告訴我們: 你有哪裡不太對勁, 但如果購買正確的產品, 打扮成某種樣子, 或是找到適當的伴侶, 一切就會圓滿如意。 我們身為成年人, 可以提醒年輕人他們真真實實的樣子就很美麗了, 不用成為別人。 摘自 一行禪師 的 《怎樣愛》 告訴我們自己和孩子我們真實的樣子已很美麗, 不用與他人比較,不用成為別人。 如有興趣看更森綠一家在其他地方的旅遊誌,請到 http://travel.sumlook.com 我也有寫Blog介紹兒童圖書,有興趣可到這網址: http://kidsbooks.sumlook.com 如想得知森綠媽媽最新的童書推介,請到可以到以下的臉書link和like😊😊 https://m.facebook.com/SumlookKidsBooks/

專業育兒手冊:學習照顧嬰幼兒的必備書

書名:專業育兒手冊 出版商:星島出版 森綠媽媽很推介這本書。書中有0-3歲的照顧,育兒的知識。 書中將育兒時期分為: 1. 新生兒期(0-28天) 2. 嬰兒期(29天-12個月) 3. 幼兒期(1-3歲) 內容包括了不同時期的生長發育特點,日常護理宜忌,飲食餵養宜忌,教育訓練宜知,常見病護理與用藥宜忌。內容廣泛,十分有用。(見下圖) 我也有寫Blog介紹兒童圖書,有興趣可到這網址: http://kidsbooks.sumlook.com   如想得知森綠媽媽最新的童書推介,請到可以到以下的臉書link和like😊😊 https://m.facebook.com/SumlookKidsBooks/

Good Article on parenting: 媽媽,你為什麼生氣?

摘錄自網上文章 媽媽,你為什麼生氣? 孩子動作慢、愛頂嘴、功課不好…煩不完的事。你搞不清楚為什麼老有一把無名火?總是把小事變大事,親子關係愈來愈差,整個家像壓力鍋。為什麼會這樣? 他們總是把家裡弄得亂七八糟,而且從來不主動整理,一定要我恐嚇威脅、大發脾氣,才心不甘情不願的去整理。」(媽媽,兩個兒子) 「我要出差的前一天,忙得不得了,女兒卻跑來問東問西,還頂嘴,我就給了她一巴掌,那是有生以來我第一次打她……」(媽媽,一個女兒) 每天,很多家庭裡上演著類似的親子衝突戲碼。不論孩子大小、不論為功課、成績或生活常規,父母發現自己總是在生氣,事後卻又懊惱不已:為什麼要為芝麻小事發那麼大的脾氣?而且,換一個悠閒的時刻,孩子同樣的行為可能被允許。 只是下次,到同一個節骨眼,同一件事又讓你氣到爆。你發現,「教」養變成了「叫」養,親子關係變成惡性循環算舊帳。你自認一向愛孩子,根本不想當噴火龍,但就是沒辦法控制。你問自己,到底怎麼了? 情緒衝突變調成家庭暴力 小小的、日常的衝突不好好處理面對,家裡很容易變成「受到情緒污染的垃圾場」。在某些極端個案中,這樣的壞情緒衝突戲碼會變調。家庭暴力的案件逐年增加, 其中婚姻暴力比例高達六成,「而且高社經、高教育水準的男性施暴比例越來越高。許多醫生、教授不見得打太太,但會長期使用言語暴力或精神虐待,」台灣板橋 地方法院少年保護調查官、同時也是親職專家的盧蘇偉憂心的觀察。 經前症候群則讓媽媽們的情緒隨女性荷爾蒙擺盪。在女性生理期間,荷爾蒙讓人變得敏感、情緒起伏劇烈。儘管研究顯示,只有三~八%的女性有嚴重經前症候群, 然而,媽媽經常性的情緒波動,卻會影響家庭。長庚醫院婦女身心科醫師蕭美君有一個個案,父母都是竹科高階主管,念小學的兒子卻在某幾天特別容易無緣無故被 媽媽打,他偷偷把日子記下來。半年下來,清楚發現媽媽就是在經期那幾天,反應特別激烈、沒有耐性。 回到日常生活,面對自己經常性的生氣,爸媽總覺得很罪惡、愧疚。 「好爸爸好媽媽不是聖人,也有情緒,爸媽不是不能生氣,但要知道自己為什麼生氣?」彰化師大輔導與諮商系教授高淑貞分析。 很多教養衝突表面看來是孩子行為的問題,其實背後反應的是父母本身的壓力和焦慮。 當父母自己累了、著急、趕的時候,耐性就會降低,口氣就不好,就容易對孩子任何一個小動作、小行為發脾...

學好母語先?雙語發展?

摘錄自 學心理識教子有根有據培育良方 多學語言反而影響語言能力? 加拿大約克大學心理學家發現,無論是在單語或雙語環境長大的嬰兒,他們學懂第一個字(平均為一歲時)、初次學懂50個詞語(約1.5歲時)和初步理解語法的年齡,大致相同。 可是, 學習物件的名字時,便可看出單語和雙語孩子的分別。單語孩子傾向認為句子中不認識的音節是新物件的名字;而雙語孩子在學習物件的名字時較有彈性,能掌握較複雜的規則 ,因為他們自小知道同一物件可有多個名字,例如 “蘋果” 或 “APPLE” 都指蘋果。 不過,雙語孩子的語言能力也有較弱的地方。 雙語孩子在每種語言的詞彙較少,而且在各語言運用上,表現都較單語孩子遜色 。例如說出物件名字的速度,或在限時內盡量說出屬某類別的事物(如水果的名字)等,表現都較差。研究員相信,這是由於同時學習雙語,令他們接觸每種語言的機會較少,導致他們運用每種語言的能力亦稍遜。舉例說,學習雙語的孩子要記住兩套生字、兩套文法,這些學習負擔會間接影響他們的語言學習。學習雙語的孩子的詞彚數量平均也較學習單語的孩子為少。 學習雙語能提升專注力? 雖然孩子同時學習雙語,好像比學習單語吃力,但大家有否想過雙語孩子的專注力可能比單語孩子好呢?        心理小研究 :約克大學對單語孩子和雙語孩子進行了一系列的專注力測試。研究發現, 雙語孩子比單語孩子的專注力更集中。 雖然這項色詞測驗的表現或受參加者的語言能力影響,但即使在不涉及文字的測試中, 雙語孩子也表現較高的專注力 。其他相關的研究報告也提到, 雙語孩子在資訊篩選能力上,較單語孩子為佳 ,例如,當要求雙語孩子忽略字句的意義,只判斷句子的文法是否正確(例如:“我們的新年不見了!”雖意義不明但文法正確),或在快速分類測試時,突然改變分類準則等牽涉資訊篩選的測試中,雙語孩子都表現較佳。 為什麼雙語孩子有較高的專注力和資訊篩選能力呢?心理學家認為, 雙語孩子在運用一種語言時,另一種語言仍處於活躍狀態 ; 譬如說外語時,雙語孩子需要刻意抑制母語,這讓他們有更多機會練習平衡和篩選各種資訊,令大腦長期接受資訊篩選的訓練,久而久之提升了專注力。 專注力較高的優勢,在年長的雙語人士更為顯著。初步證據顯示,雙語訓練可以保護長者大腦的認知功能,...

20條值得參考的價值觀

摘錄自 讓孩子快樂一生    1.  生命、食物、自由、健康都是神聖的   2.  生活是美好的,生活是有希望的   3.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4.  喜歡自己,相信自己,靠自己   5.  世界是不公平的,我們要面對現實   6.  對自己行為負責   7.  消費是神聖的,浪費是可恥的   8.  活著就有責任,擁有就有義務   9.  說到就要做到,做不到或不想做就拒絕 10.  善待別人,也善待自己 11.  用正當方法獲得自己喜歡的東西 12.  做個對別人有用的人 13.  死亡、失敗、痛苦,都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14.  很多事情惹不起但躲得起 15.  快樂是目的,工作是方法;拚命做事,拚命玩 16.  人生如同遊戲一樣,要守規則 17.  有些事可以嘗試,有些一次都不能(如吸毒) 18.  人生就要不斷選擇,選擇就要冒風險 19.  做想做的事,最好做應該做的事 20.  我有我的生活方式,不一定要和別人一樣

如何培養出一個快樂的孩子

摘錄自 強生網站 所有爸爸媽媽一樣也竭盡所能地希望把一切最好的給予自己的孩子,希望他們健健康康,而且一整天都享受豐富的啟發性活動,他對他們的愛毫不保留。但是,許多爸爸媽媽一樣也面臨了教養子女的重要問題:我的孩子快樂嗎?這都是爸爸媽媽最想了解的問題。 事實上,能讓孩子快樂的東西可能會讓爸爸媽媽感到驚訝!研究這個主題的兒童發展專家 說,快樂不是像包裝精美的禮物一樣可以送給孩子的東西。精神病專家Edward Hallowell(愛德華哈羅威),無論是想要玩具就有玩具,還是情感上被保護得無微不至的孩子,抑或是被過度溺愛的孩子,都比較可能會變成讓人討厭、 悲觀與不快樂的青少年。哈羅威說:「最大的快樂來自內心,不是外在。」他一再強調,協助孩子發展一套他終身都可以倚賴的內心工具是很重要。 還好,無論生活是起是落,爸爸媽媽即使不是兒童心理學專家,也可以將內心的力量與智慧傳授給孩子。有了耐心與彈性,每個爸爸媽媽都可以為孩子的快樂生活打好根基!  當寶寶從剛出生漸漸長到6個月大,更能與人互動時,就會變成一個會向妳表達他的高興或失望的小專家。當妳進入房間時,他會給妳一個讓妳心都會融化的微笑,而當有人拿走他最心愛的寶貝時,他會嚎啕大哭。妳可能會發現,寶寶翻臉比翻書還要快呢! 根據兒科神經學專家Lise Eliot(麗絲艾利歐)的研究,寶寶的情緒之所以如此善變,是因為他控制自動反應的大腦皮質幾乎都還沒打開。接下來幾年,隨著大腦皮質的發展,孩子就更能控制他的行為與情緒了。  如果妳覺得寶貝嚎啕大哭的時間比呵呵笑的時間多,那是因為孩子實際上感受憂傷比快樂早。艾利歐說:「無論寶寶出現哭泣或悲傷的表情,都是有原因!」它們就像「SOS」一樣,是一種徵兆,告訴照顧他們的人,看看哪裡出了問題。 如果寶寶哭了,怎樣才能知道他是不是痛了、餓了,或只是無聊?「一個敏感的母親會注意到不同種類的哭聲與臉部表情,」芝加哥聖路克醫學研究中心精神病學教授Paul C. Holinger (保羅 C. 何林傑)表示,「眉毛、嘴巴與發聲都是寶寶的信號系統。」 比方說,身體不舒服的寶寶哭泣時,嘴角會向下,眉毛擠向中間。生氣時,寶寶的臉會變 紅,眉毛向下,下巴緊縮,並且發出怒吼。何林傑說很多爸爸媽媽都不知道,其實寶寶生氣只是因為他過度悲傷而已。「如果環境太吵或燈光太亮,寶寶就會...

我們想孩子學會什麼?

摘錄自 6A的力量 生活在 批評、指責 中的孩子, 吹毛求疵、尖酸刻薄 生活在 敵意、敵意 中的孩子, 性格暴躁、爭鬥不合 生活在 嘲笑、奚落 中的孩子, 縮頭縮腦、自卑、怯懦 生活在 恥辱、羞愧 中的孩子, 沒有自尊、深感罪惡 生活在 容忍、友善 中的孩子, 心胸豁達、平易近人 生活在 鼓勵、推動 中的孩子, 培覺安全、自強自信 生活在 讚賞、肯定 中的孩子, 體諒別人、知足感恩 生活在 正義、公平 中的孩子, 掌握原則、涇渭分明 生活在 安全、穩定 中的孩子, 心態平穩、信念堅定 生活在 支持、認同 中的孩子, 珍惜生命、自愛自尊 生活在 無條件接納 中的孩子,便 生活在上帝愛的懷抱中

教孩子學會說感謝

摘錄自 宣訊126期 ,作者為陳秀賢 今日經常會提起「八十後」、「九十後」,這班已出來或剛踏足社會的青年人,他們成長於社會迅速發展的時代,相信不少都有足夠、甚或豐富的資源培養。但步入社會工作後,卻碰上百年難遇的變故,或經歷「沙士」的衝擊,又或面對金融風暴的震盪。其中有逆境,為何心態不一?再往前看,未來的主人翁--「二千後」,又怎面對將來呢?曾在一本書看到:「貧窮不是一種生活狀態,而是一種心態。今天你自認是富裕或貧窮?生命中的財富是什麼?傳遞給我們孩子的一個觀念:凡事心存感恩就是富足...」這段話深深打動我,這不就是孩子應學習的人生基礎信念嗎?  「無論做甚麼,或說話或行事,都要奉主耶穌的名,藉著祂感謝父神。」(西3:17 )聖經教導我們凡事都要謝恩,心裡便有喜樂。這喜樂不單因為我們缺乏時得到滿足,而且明白所得到的,是因愛而來。現今的孩子在物質上都很富足,惟心靈欠缺,為甚麼?可能因為成人給他們太多了,孩子還未出聲,便滿足了他,孩子不吃飯,怕他餓壞;孩子不去玩,怕他悶壞,惟恐我們作大人的未克盡己職照顧他們。我們的無微不至何嘗不是因為愛!但孩子會明白這是緣於愛嗎?還是他們只知道電飯煲內一定有飯,冰箱一定有食物?他們未必懂得這是愛的表達,更不容易說出感激的話。同樣我們基督徒謝飯祈禱,不單是感謝上帝的賜予,更是感謝神對我們無條件的愛。我們實在須要先讓孩子認識世界萬物是天父所創造,各樣的供給乃由於天父先愛我們。孩子有感恩的心,記念著天父的愛,相信未來縱然面對艱難,也能衝破障礙。 「祢已將我們哀哭變為跳舞,將我的麻衣脫去,給我披上喜樂,叫我的靈歌頌祢,並不住聲。耶和華﹣﹣我的神啊!我要感謝祢,直到永遠!」(詩30:11﹣12) 我們除了按聖經真理培育管教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亦要身教,凡事要感謝,遇到如意、不如意的事情都要先開聲說感謝。如意是上帝賜給我們的禮物。不如意是上帝給我們的學習,是要讓我們擁有更豐富的人生,更知道怎樣做,怎樣面對;有著這些不如意,我們更珍惜現在,更珍惜幫助我們的人,更要向他們說感謝。  今天,就讓我們一同數算我們的福氣,用微笑讓家裡先發亮起來。

培育孩子的目的

從「讓孩子快樂一生」節錄 孩子,我培養你的目的,不是為了讓你照顧我,而是為了讓你離開我。 家庭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有朝一日離開家庭,能夠自食其力、獨立生存,而且生活得幸幸福福、快快樂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