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育兒學習篇」標籤的文章

Book Review 好書推介: Peanut Butter and JellyFish 花生醬 與 水母 (教導孩子怎樣面對言語欺凌 和 怎樣對待欺凌者的有意義圖書)

Peanut Butter and JellyFish (花生醬 與 水母) 是森綠媽媽十分推介的一本關於面對言語欺凌的好書。透過這故事,小孩可以學習怎樣面對和處理言語欺凌,而且也學習到當對我們不友善的人遇上麻煩時,我們又應抱著怎樣的心態和處理的方法。這故事十分有意義,希望父母們可以和孩子一起閱讀。 故書中,海馬花生醬和水母是一對要好的朋友,他們常在海中玩耍和歷險,十分開心。可惜的是他們住在螃蟹Crabby 的附近,Crabby 十分無禮而且經常嘲笑他們,每次他們游經Crabby的住處 時,都要準備怎樣迎接 Crabby 的無禮言語。有一天,海馬花生醬和水母如常游經Crabby的住處,但Crabby 卻不見了! 然後他們聽到弱弱的飲泣聲。哎呀! 原來是 Crabby 在哭,而牠正被困於補龍蝦器中,牠正在被提升到水面了! 兩位好朋友互相望對方一眼,一起問: 「我們要幫牠嗎?」。故事中的海馬花生醬和水母是怎樣面對Crabby 的日常嘲諷呢? 到最後他們有沒有拯救Crabby 呢?一起到書中看看吧! 按這連結看閱讀影片: https://youtu.be/f91yclKebAs 小朋友可以從故事中學習到以下的詞彙: taunt 奚落 ignore 無視 heckler 起哄者/擾亂分子 relentless 沒完沒了的/無情的 invertebrate 無脊椎動物 excursion 遠足 insult 辱罵/侮辱 doomed 劫數難逃/注定 plummeting 墜落/暴跌 stutter 結結巴巴地說/口吃 jealous 嫉妒 (可在 Dictationmate 默書好幫手 這連結,練習閱讀或默出以上詞彙: https://dictationmate.sumlook.com/vocabulary/oaHAekEw6CZtGvMW9wmh ) 關於 Pandy 故事小熊貓 ,森綠媽媽曾遇到一些小朋友很想學習英語,但可惜家中沒有人可輔助,因此開了這頻道,每星期讀一本兒童英語故事。希望 Pandy 故事小熊貓 可以幫助小朋友學習英語和享受閱讀樂趣。 有興趣可到YOUTUBE 訂閱我們的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user/Sumlook 。謝謝。 ...

Learning English Idiom: 齊來學英語的慣用語 (每星期三在 Kidsbooks)

森綠媽媽每星期三會製作一短片教英語的慣用語, 並在 https://kidsbooks.sumlook.com 發放。 這星期,我們會教 Eagle Eye。 詳细請按連結到 兒童圖書推介網 按此連結聽怎樣讀: Eagle Eye 按此連結看Eagle Eye的視頻: Eagle Eye

Nurturing kids: 培育孩子的三大重點培育範疇 (心理健康,復原能力和學習能力)

森綠媽媽一直很欣賞德國的教育方式和理念。所以讀了「讓孩子揮灑才能的德國教育」一書,森綠媽媽欣賞這本書所介紹的德國教育理念,學習良多。但作者在此書中也有提及她對香港教育制度和文化的不滿和個人意見,森綠對這一部份則不一定同意。 在森綠媽媽面對兒子學習的問題時,我也會不斷思想究竟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森綠覺得孩子的心理健康,懂得怎樣欣賞生活,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和喜歡學習的心其實比學科成績更重要,而這篇文章有不少我同意的地方,也有令我有所啟悟的要點。 書中的這一章提及了德國教育所重視的培育範疇,森綠媽媽覺得很有意思和同意,在此分享和互勉。 。。。。。。。。。。。。。。。。。。。。。。。。 摘自 讓孩子揮灑才能的德國教育 別為了學科成績,犧牲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德國幼兒教育重視孩子三大範疇的發展,包括 心理健康,復原能力和學習能力 。 心理健康 心境開朗 心理健康不單單是沒有心理病這麼簡單,而是要在各方面健康發展,從而達到心境開朗。 孩子除了必須接受自我,包括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也要抱有樂觀的態度,才能長期感到快樂。當孩子可以不依賴別人,滿足自我需求時,他們才會有自信踏出每一步。 除此之外,孩子亦需要有良好的社交圈子,跟其他人建立良好關係,這樣才能讓孩子在心靈上有所依歸,因此社交能力也是達至心理健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後,孩子也要有自我控制的能力,讓他們可以做到他們想做的事。 復原力強 孩子夠「硬淨」 當孩子的心靈上健康滿足,他在面對壓力和負面情緒時會有較強的復原能力。復原能力,簡單來說就是孩子有[硬淨],另一個說法,也是等同孩子的自我保護機制。復原能力,是指在心理健康以外。還能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情緒,從負面的經驗中作有建設性的領略,以及從壓力中很快再次放鬆。 學習自我調節 德國幼兒教育不著重學科的知識,反而注重孩子的學習能力,也就是孩子有沒有求學時所需要的心理條件。 「自我調節」是在學習路上成功的第一步,在情緒層面上,孩子能夠欣然面對壓力和負面情緒,仍然繼續向前;在認知層面上,要堅持,要自律,不輕言放棄,才能達成自己所計劃的學習方向和目標。 自我調節是孩子內在的發展,但外在的社交發展也是校園生活重要的一環。最基本的社交發展,就是可以跟其他人融洽相處,有自己的朋友圈...

Grow your own sprouts in a carton: 用飲品紙盒種自家芽菜-培養孩子責任感和學習種植的有趣親子活動

森綠媽媽不時會購買果汁,在朋友處學了怎樣用飲品紙盒種自家芽菜,自己也試了種。自己試了數次後,改量了一些方法,發覺自家種的芽菜比買回來的更爽脆和肥美。做法十分簡單,森綠也讓孩子一起參與,他們很喜歡之餘也學到了關於種植的知識,也可以培養責任感。 以下是自家芽菜的種值方法:( 也可以按這連結看影片 https://youtu.be/B5U9DxPvCYg ) 需要材料: 1. 1公升的果汁紙盒 2. 90-100克的綠豆(也可以試其他豆類) 3. 水 所需時間: 4-6天(視乎天氣和想要的芽菜的大小) 做法: 1. 洗淨紙盒和瀝乾 2. 把綠豆用暖水浸6-8小時(時間長些可讓綠豆容易些生長) 3. 把浸了的綠豆透過蓋口放進紙盒,之後把蓋蓋上 4. 在紙盒向上的四個角處,剪出小孔(用來換水時讓水流出的開口) 5. 換水方法:      5.1. 每日早、午、晚,換水3次 (也可以分早上和晚上2次,但芽菜會生長得短些或需要長一些時間長出同樣長度)      5.2. 換水時,透過蓋口,把水注滿或浸過豆。蓋上蓋口後,輕輕地搖紙盒,盡量讓所有豆都可以有水流過      5.3. 慢慢讓水從盒的四角流出 6. 換水後,把紙盒放在陰涼處 7. 4-6天後,可以剪開紙盒把芽菜取出。完成。 可以讓孩子參與的部分: 整個過程除了剪四角的部分,森綠也讓孩子參與。 森綠用自家種植的芽菜做出的菜式: 1. 蒜蓉薑片炒芽菜和蔥段 2. 放進泰式湯金邊粉 希望大家都喜歡這活動! 有興趣可到YOUTUBE 訂閱我們的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user/Sumlook 。 我也有寫blog 分享兒童書,有興趣請到此網址 http://kidsbooks.sumlook.com   ~.~.~.~.~.~In English~.~.~.~.~. Grow your own sprouts in a carton SumLook learned from a friend ho...

Activities books for learning Chinese: 給幼稚園生學習中文的練習書

森綠的兩個兒子的中文底子較弱,所以在這段在家學習的時期,森綠便特意尋找一些中文練習書給小兒子。因早前試過3 Monsters 的26週學前教育系列的英文練字習作( 按此連結到有關文章 ),覺得很好,便看看這系列有沒有學習中文的練習。果真是有的。 先說森綠媽媽對孩子學習中文的要求,我是希望孩子可以對中文產生興趣,可以多認字增加理解能力,不用練寫太多。而這系列的中文練習很付合森綠媽媽的要 求 。所以森綠媽媽很喜歡他們的學習中文的練習書。 練習書色彩豐富,而且插圖可愛,容易讓孩子喜歡。而且用很多不同的方法和遊戲教孩子中文,例如:連線,迷宮,填顏色,謎語,小故事等。孩子很多時都是用貼紙或畫圈答問題,從遊戲中孩子會不自覺學習認字。在練字方面,每次寫3個字,孩子很容易應付,而令森綠很喜歡的是書中會教象形文字和那中文字的演變,也會讓孩子認識部首的概念。這系列是一個用了心思製作出來的練習書,很值得推介。 [見下圖] 想看得更詳細, 請按這連結看有關影片 https://youtu.be/Fywo4_rXQJE 。   我也有寫Blog介紹兒童圖書,有興趣可到這網址: http://kidsbooks.sumlook.com 如想得知森綠媽媽最新的童書推介,請到可以到以下的臉書link和like😊😊 https://m.facebook.com/SumlookKidsBooks/ 如有興趣可以訂閱我們在YOUTUBE的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user/Sumlook

Phonics 英語拼音: Good videos to learn Phonics 學英語拼音的好短片

從兒子的學校得知這些學英語拼音的好短片,希望和大家分享,幫助小孩學好英語。 I Learned about these good videos from my son's school. They are quite fun for kids to learn about phonics. So I want to share here for kids' happy learning. Short vowels video: What sounds do a,e,i,o,u make? Alphablocks CVC episode: https://safeshare.tv/x/ss5e4f28d35d4d7# 如有興趣看更森綠一家在其他地方的旅遊誌,請到 http://travel.sumlook.com 我也有寫Blog介紹兒童圖書,有興趣可到這網址: http://kidsbooks.sumlook.com 如想得知森綠媽媽最新的童書推介,請到可以到以下的臉書link和like😊😊 https://m.facebook.com/SumlookKidsBooks/

Kid's writing practice books 推介很好和有趣的練字書:26週學前教育系列

因為森綠的小兒子的小手肌和寫字技巧需要多些鍛練,所以森綠媽媽便到書店找尋一些有趣的練字書。森綠媽媽很推介由3MS教育出版的這系列的練字書,系列名為26週學前教育系列。 Book 1 是學寫線條, 寫畫直線,曲線 Book 2 是學寫線條和大階英文字母 Book 3 是學寫大小階英文字母 (由A到M) Book 4 是學寫大小階英文字母 (由N到Z) 森綠媽媽買了book 2-4。很喜歡這系列,每一篇(2版頁)會學寫一個字母,插圖可愛,顏色豐富,而且在練習寫字之餘也有小小的遊戲,例如貼貼紙、填色、配對等,讓小孩子覺得練字不沉悶。其實坊間很多練字書,森綠媽媽也有買過一些較便宜,純練字書,但唯獨這系列讓孩子很喜歡和練得愉快。森綠媽媽很推介。 森綠媽媽也寫了同一系列的中文的練習書,有興趣請按這裡到有關篇文章: Activities books for learning Chinese: 給幼稚園生學習中文的練習書 或直接看有關影片: https://youtu.be/Fywo4_rXQJE 我也有寫Blog介紹兒童圖書,有興趣可到這網址: http://kidsbooks.sumlook.com  如想得知森綠媽媽最新的童書推介,請到可以到以下的臉書link和like😊😊 https://m.facebook.com/SumlookKidsBooks/

Rush Hour: A must have toy / game for Boys who love CAR

森綠小朋友從小便很喜歡車,所以很多書和玩具都是關於車。 森綠媽媽希望可以物色一些益智玩具給小朋友,後來讓我找到了這款玩具 ﹣ RUSH HOUR。 這遊戲的玩法是要拯救一輛雪糕車,讓它走出塞車的情況。每輛車子只可行上或下,左或右,小朋友要嘗試移動不同車子讓雪糕車走出來。當中有不同程度的遊戲卡讓不同程度的小朋友挑戰(約40張)。 雖然盒上寫這遊戲是給6歲以上的小朋友,但森綠小朋友在2.5歲時便開始玩這遊戲。在開始的時候,森綠媽媽自己設計一些較簡單的情況讓小朋友先熟習遊戲的規則,例如只讓一輛車阻擋雪糕車,那麼小朋友只需移動一輛車便可以拯救出雪糕車。之後森綠媽媽便把阻擋的車的數目增加至兩架,然後三架,這時小朋友已可以開始玩遊戲附送的遊戲卡! 這遊戲可以訓練小朋友的空間感和邏輯,是一個十分益智的遊戲。 如果你的小朋友也很喜歡車,可以考慮這玩具。 我也有寫Blog介紹兒童圖書,有興趣可到這網址:  http://kidsbooks.sumlook.com 如想得知森綠媽媽最新的童書推介,請到可以到以下的臉書link和like😊😊 https://m.facebook.com/SumlookKidsBooks/ 如有興趣可以訂閱我們在YOUTUBE的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user/Sumlook

Kids Books 幼兒圖書推介 Blog

森綠媽媽愛看書,所以經常閱讀以及選擇有趣的書給兒子,希望培養他的閱讀興趣. 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是大多媽媽的願望,所以森綠媽媽開始寫幼兒/兒童圖書推介的Blog -- Kids Books 幼兒圖書推介 ,藉此分享自己的經驗和好書. 有興趣的媽媽可以到以下網址: Kids Books 幼兒圖書推介

Strider Bike: A must have 一定要有的 Strider 平衡單車

Strider Bike 是一個專讓小孩學平衡力的單車,這單車並沒有腳踏,小孩子會以雙腳向前、向後走動,最後學懂平衡而雙腳離地滑翔。用懂了Strider Bike之後,小孩可以直接踏二輪單車。 森綠媽媽在BB一歲時買了三輪車給BB,以為他會很高興,但發覺森綠BB並不如想像中喜歡,皆因1﹣2歲大的小孩並未有能力踏腳踏而且他們並不能控制自己的去向,有被困的感覺。 其實由3輪單車轉2輪都沒大問題,不過小孩要在其間同時學懂平衡以及克服倚賴輔助輪,森綠媽媽覺得這更困難。 而用Strider Bike的話,小孩子可以自由地自己走動同時學懂一些單車的技巧,當然在早期小孩子只會以行走方式駕著單車(Walk the bike),但過了不久,約1﹣2個月,當他們熟習了坐單車的姿勢和行走的技巧,他們便會開始大步走動,然後嘗試雙腳離地滑翔。這時候,他們已學懂了平衡的能力,等他們腳夠長時,便可以開始踏二輪單車。而當他們學懂滑翔時,他們是十分開心和有滿足感。如想他們更快學懂滑翔技巧,建議讓小孩子多看其他小朋友玩,森綠BB也是在參加了比賽後,技巧迅速成熟。 森綠BB是一名小男孩,以生理構造論,一般男孩的平衡能力較女孩弱,所以森綠媽媽想自小便訓練他這能力,如果你的小孩是男孩,森綠媽媽更建議妳買這單車! 論到年齡,森綠媽媽見過最小的小朋友是由1.5歲便開始玩 ,森綠BB大約是由接近2歲開始玩。 有興趣可以到 森綠創意坊 購買。 我也有寫Blog介紹兒童圖書,有興趣可到這網址:  http://kidsbooks.sumlook.com 如想得知森綠媽媽最新的童書推介,請到可以到以下的臉書link和like😊😊 https://m.facebook.com/SumlookKidsBooks/ 如有興趣可以訂閱我們在YOUTUBE的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user/Sumlook

學好母語先?雙語發展?

摘錄自 學心理識教子有根有據培育良方 多學語言反而影響語言能力? 加拿大約克大學心理學家發現,無論是在單語或雙語環境長大的嬰兒,他們學懂第一個字(平均為一歲時)、初次學懂50個詞語(約1.5歲時)和初步理解語法的年齡,大致相同。 可是, 學習物件的名字時,便可看出單語和雙語孩子的分別。單語孩子傾向認為句子中不認識的音節是新物件的名字;而雙語孩子在學習物件的名字時較有彈性,能掌握較複雜的規則 ,因為他們自小知道同一物件可有多個名字,例如 “蘋果” 或 “APPLE” 都指蘋果。 不過,雙語孩子的語言能力也有較弱的地方。 雙語孩子在每種語言的詞彙較少,而且在各語言運用上,表現都較單語孩子遜色 。例如說出物件名字的速度,或在限時內盡量說出屬某類別的事物(如水果的名字)等,表現都較差。研究員相信,這是由於同時學習雙語,令他們接觸每種語言的機會較少,導致他們運用每種語言的能力亦稍遜。舉例說,學習雙語的孩子要記住兩套生字、兩套文法,這些學習負擔會間接影響他們的語言學習。學習雙語的孩子的詞彚數量平均也較學習單語的孩子為少。 學習雙語能提升專注力? 雖然孩子同時學習雙語,好像比學習單語吃力,但大家有否想過雙語孩子的專注力可能比單語孩子好呢?        心理小研究 :約克大學對單語孩子和雙語孩子進行了一系列的專注力測試。研究發現, 雙語孩子比單語孩子的專注力更集中。 雖然這項色詞測驗的表現或受參加者的語言能力影響,但即使在不涉及文字的測試中, 雙語孩子也表現較高的專注力 。其他相關的研究報告也提到, 雙語孩子在資訊篩選能力上,較單語孩子為佳 ,例如,當要求雙語孩子忽略字句的意義,只判斷句子的文法是否正確(例如:“我們的新年不見了!”雖意義不明但文法正確),或在快速分類測試時,突然改變分類準則等牽涉資訊篩選的測試中,雙語孩子都表現較佳。 為什麼雙語孩子有較高的專注力和資訊篩選能力呢?心理學家認為, 雙語孩子在運用一種語言時,另一種語言仍處於活躍狀態 ; 譬如說外語時,雙語孩子需要刻意抑制母語,這讓他們有更多機會練習平衡和篩選各種資訊,令大腦長期接受資訊篩選的訓練,久而久之提升了專注力。 專注力較高的優勢,在年長的雙語人士更為顯著。初步證據顯示,雙語訓練可以保護長者大腦的認知功能,...

幼兒圖書推介:Lift-Out Colours Book

  森綠BB十分喜歡這本書,差不多每天都玩一次。 每2版便介紹一種顏色,當中有白、黑、紅、綠、藍、黃色,讓幼兒明確顏色的名稱,而且有很多可以拿出來的砌圖塊,增加幼兒的興趣,又可以訓練他們的砌圖技巧,又可以教他們 ‘後面’ 以及 ‘入面‘ 的概念。森綠BB由1歲大便玩到現在1歲9個月多。 下圖是介紹藍色的一頁。窗戶、床被、小櫃都是可以拿出來的砌圖塊。 想知更多圖書的推介,請到 Kidsbooks 圖書推介

Oxford Reading Tree: Stage 1+ 推介

森森媽媽近日到書店逛,遇到一位媽媽問及Oxford Reading Tree的書本。 原來那位媽媽正問及Oxford Reading Tree Stage 1+ 的書那一套較值得買,書店店員搖頭表示不知道,森森媽媽二話不說便推介了圖中的一套,當中有 1. At the Park - 介紹公園內的設施,例如滑梯、搖搖板 2. Fancy Dress - 介紹不同角色,例如稻草人、天使 3. Good Old Mum 4. The Headache - 介紹不同樂器  (本人最喜愛這一本) 5. The Pet Shop - 介紹不同動物 6. Push! - 介紹動作 [拉] 以及 [推] Oxford Reading Tree的書本蠻貴,森森媽媽覺得這一套的書有比較多有意思的生字,比較值得買。按此連結看森綠媽媽閱讀影片:  https://youtu.be/gFStloxSDvA 要看更多兒童圖書的推介和Oxford Reading Tree的推介,請到 http://kidsbooks.sumlook.com/ 想知道關於Oxford Reading Tree,可到以下網站: http://www.oupchina.com.hk/ort/about.htm

DIY自製認字咭展示袋

森森媽媽見很多媽媽都會把認字咭貼在牆上讓小朋友不時學習,但這樣做便會把牆弄花而更換認字咭時也很麻煩,於是森森媽媽決定四出找尋有很多可以放字咭的透明小袋的展示用具,終於讓我找到了!!! 這個展示袋原是用來作日曆用,可以在吉之島的10元店找到 (註:現在已由10元升至12元一件貨品),十分便宜,不過由於認字咭會略大一點,需要裁剪一下,需時很少。用這個展示袋便可以輕易更換認字咭、又不會弄髒牆或櫃啦! 希望今次的分享可以幫到媽媽們啦!! 歡迎大家留言交流一下! 材料: 1. 日曆展示袋 (吉之島的10元店有售) 2. 幼兒認字咭一盒 我也有寫Blog介紹兒童圖書,有興趣可到這網址:  http://kidsbooks.sumlook.com 如想得知森綠媽媽最新的童書推介,請到可以到以下的臉書link和like😊😊 https://m.facebook.com/SumlookKidsBooks/ 如有興趣可以訂閱我們在YOUTUBE的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user/Sumlook

母親宜多撫摸新生兒

摘錄自 專業嬰兒手冊 新生兒哭了,媽媽去撫摸,抱一抱,拍一拍孩子睡著了;就是孩子在那裡不哭也不睡,媽媽也會不自覺地伸過手去撫摸BB。媽媽對新生兒的撫摸當然是一種母愛的行動,但是,它所起到的作用,卻大大超過母愛,它對孩子的身體、精神的發育大有好處。 有專家做過試驗:把10個新產兒分成2組,每組5人,一組小兒除了每天給孩子餵奶、換尿片以外,每個小時母親在他的背、頸部和手臂上輕輕按摩5分鐘。另外一組只是在餵奶、換尿片或孩子打嗝時才接觸小兒,不給予撫摸。給果發現,受到經常撫摸的5個小兒在撫摸10天以後,就比較活潑,而且恢復了出生以後丟失的體重(新生兒出生後幾天內體重都有下降,稱為生理性體重下降);而沒有受到撫摸的5個小兒到15天才恢復到出生時的體重。在出生7﹣8個月以後,又請兒科醫生給他們做檢查,這個醫生並不知道哪個小兒接受過撫摸,結果受到撫摸的小兒比另一組要活潑,而且身體健康。 有人認為這是因為孩子皮膚得到良好的觸覺刺激,各式各樣的觸覺傳到大腦,有利於大腦發育。 同樣,孩子的兩隻手掌的皮膚也有豐富的觸覺神經末梢感受器,要讓孩子多摸摸這、摸摸那,感受一下豐富多彩的外部世界,也有利於孩子的大腦和精神發育。

不宜給BB帶手套

摘錄自 專業育兒手冊 有些家長為了防止BB抓臉或吃手,就給BB戴上手套,其實這樣做是弊多利少。 手是智慧的來源,大腦的老師。手的亂抓、不協調活動等,是精細動作能力的發展過程。BB通過吃手,進而學會抓捏玩具、吃玩具,這樣探索是其心理、行為能力發展的初級階段,是一種認識過程,也是一種自我滿足的行為,為日後手眼協調打下了基礎。如果給BB帶上了手套,可能防礙斷口腔認知和手的動作能力的發展。 新生兒生來就有握持的本領,可以經常讓BB學習抓握或握手指,以促使BB從被動握物發展到主動抓握,從而促進BB雙手的靈活性和協調性,這對大腦智慧潛能的開發大有好處。 父母應每天清洗BB的小手,替BB剪指甲,鼓勵BB盡情玩耍雙手,BB懂得了手抓臉不舒服或痛,才懂得「還是不抓好」、「這是我的臉」,於是,改為用手背蹭臉,漸漸才學會拿玩具。 我也有寫Blog介紹兒童圖書,有興趣可到這網址:  http://kidsbooks.sumlook.com 如想得知森綠媽媽最新的童書推介,請到可以到以下的臉書link和like😊😊 https://m.facebook.com/SumlookKidsBooks/ 如有興趣可以訂閱我們在YOUTUBE的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user/Sumlook

兒童大腦之解讀

摘錄自 雛曉雜誌2010年創刊號 過去,人們錯誤地認為人類的智商(IQ)是與生俱來的;也錯誤地以為頭腦的好壞取決於當下腦的容量,亦即由遺傳基因所決定。不過,醫生的研究早已證實正常新生兒的腦神經細胞約為160億個,和成人相差無幾。更發現這些腦細胞的功能在3歲前約可完成60﹪;8歲前完成80﹪;更有報導指出從胎兒時期開始,“在人腦的發育便受到後天環境的影響。於是,在人類腦袋活動最密集的時期給予幼兒適當的刺激、營養、教導,將可開發大腦潛能,使孩子更聰明”成為了許多學者的研究議題。 研究顯示,新生兒腦的重量約390克,已達成人腦重量的25﹪,但新生兒的體重卻只有成人體重的5﹪。腦重量隨年齡而增長,速度先快後慢,到了3歲,腦重量即達成人腦重量的75﹪,發展至此漸趨緩慢。 幼兒的腦重量增加,並不是腦神經細胞(神經元)增殖的結果,而是腦神經細胞結構的複雜變化。研究指出大腦的神經細胞的數量,在母體32周以後就已接近成人。其中具備感覺、思考等中樞神經功能的神經細胞(Neurone)約有四、五億,其他則屬於膠質細胞(Glia)。 胎兒的腦部發展:懷孕3周腦部細胞開始成長;懷孕8周胚胎的大腦皮層已可分辨;懷孕15周腦細胞長成;懷孕27周大腦皮層快速成長;懷孕32周腦神經細胞數目已接近成人的腦細胞。為了達到大腦複雜化的功能,會分化出許多樹狀突起(Dendrites),其中最長的一支稱為軸突,前端會分支並與另一支神經細胞連接。如此,四、五億的腦神經細胞相互連接,交錯成腦部網絡。 孩子生命的前3年是腦神經細胞形成樹突的關鍵期,至於膠質細胞,則扮演保護軸突的重要功能,稱為”髓鞘化“,如同是線絕緣體的保護殼。樹突網路愈密集,表示腦部活動愈發達,愈能勝任複雜艱巨的工作;而頭腦使用愈頻繁,髓鞘化程度也愈強。因此,決定人類智力高低的因素,不是腦細胞的多寡,而是樹突網路的密集程度。 樹突網路的形成,主要來自感官經驗的刺激,如果缺乏適當的刺激,幼兒的腦部網路就無法形成,而由頭腦支配的語言、動作、情緒等發展就會受阻。因此,掌握幼兒學習的敏感期,給予足夠的刺激,即能靈活孩子的大腦,為日後的心智發展奠定優良的網絡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