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新生兒0﹣28天」標籤的文章

新生兒居室宜具備的條件(溫度和濕度)

摘錄自  專業嬰兒手冊 新生兒的居室溫度應保持18﹣22度,出生第一周溫度略高,達24度,以後可逐漸降低,到滿月時保找室溫18度即可。居室環境溫度過低或過高都對新生兒不利。如環境溫度過低,持續時間過久,新生兒體溫低於36度,容易發生皮下組織硬腫和出血等一系列紊亂現象。相反,如果環境溫度過高,保暖過度,容易出現發熱、脫水等現象。居室要保持晝夜溫度均恆,不能忽冷忽熱,使新生兒難以適應。居室還要保持一定的濕度,一般為50﹪左右。早產兒室內溫度為22﹣26度為宜,濕度為60﹣70﹪。 我也有寫Blog介紹兒童圖書,有興趣可到這網址:  http://kidsbooks.sumlook.com 如想得知森綠媽媽最新的童書推介,請到可以到以下的臉書link和like😊😊 https://m.facebook.com/SumlookKidsBooks/ 如有興趣可以訂閱我們在YOUTUBE的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user/Sumlook

母親宜多撫摸新生兒

摘錄自 專業嬰兒手冊 新生兒哭了,媽媽去撫摸,抱一抱,拍一拍孩子睡著了;就是孩子在那裡不哭也不睡,媽媽也會不自覺地伸過手去撫摸BB。媽媽對新生兒的撫摸當然是一種母愛的行動,但是,它所起到的作用,卻大大超過母愛,它對孩子的身體、精神的發育大有好處。 有專家做過試驗:把10個新產兒分成2組,每組5人,一組小兒除了每天給孩子餵奶、換尿片以外,每個小時母親在他的背、頸部和手臂上輕輕按摩5分鐘。另外一組只是在餵奶、換尿片或孩子打嗝時才接觸小兒,不給予撫摸。給果發現,受到經常撫摸的5個小兒在撫摸10天以後,就比較活潑,而且恢復了出生以後丟失的體重(新生兒出生後幾天內體重都有下降,稱為生理性體重下降);而沒有受到撫摸的5個小兒到15天才恢復到出生時的體重。在出生7﹣8個月以後,又請兒科醫生給他們做檢查,這個醫生並不知道哪個小兒接受過撫摸,結果受到撫摸的小兒比另一組要活潑,而且身體健康。 有人認為這是因為孩子皮膚得到良好的觸覺刺激,各式各樣的觸覺傳到大腦,有利於大腦發育。 同樣,孩子的兩隻手掌的皮膚也有豐富的觸覺神經末梢感受器,要讓孩子多摸摸這、摸摸那,感受一下豐富多彩的外部世界,也有利於孩子的大腦和精神發育。

母乳餵養的保健作用

摘錄自 專業嬰兒手冊 1.新生兒、嬰兒不容易得病 母乳餵養的新生兒、嬰兒很少有賜胃炎、胸部感染和麻疹的病例,這是由於新生兒、嬰兒直接接受了母體和母乳中抗體的緣故,在新生兒生活的頭幾天裡,抗體可對賜道產生一種保護作用。並且由於抗體為血液所吸收,形成了身體保護作用的一部份,以抵禦各種傳染病。有些抗體,諸如抗脊髓灰質炎的抗體是在母乳之內,因此,當用母乳餵養小兒時,母親能夠自動地保護新生兒。 2.母乳更容易消化 純母乳餵養的嬰兒不會便秘。新生兒、嬰兒很少拉大便,這是由於食物完全消耗的緣故。新生兒、嬰兒的大便往往軟而無臭,並且不含有通常會引起阿摩尼亞性皮膚炎的細箘,因此,新生兒、嬰兒是不易患尿片疹的。 3.對母親恢復苗條體形有利 有關研究表明,如果採用母乳餵哺,能有效清除母體在妊娠期間所與積聚起來的脂肪。在母乳餵養期間,母體內釋放一種激素,名為「催產素」。它能促進子宮回復到原來的正常大小,骨盆更快地恢復正常,腰圍也是這樣。 4.有利於母親避孕 如果採用母乳餵養的話,因小兒吸啜刺激,使催乳激素分泌增加,促進產乳量,同時抑制排卵,有避免懷孕的特點。 5.加速子宮收縮 通過新生兒吸吮乳頭,促使母親子宮收縮和復位,減少出血,並可降低乳腺癌和卵巢癌的發生率。 我也有寫Blog介紹兒童圖書,有興趣可到這網址:  http://kidsbooks.sumlook.com 如想得知森綠媽媽最新的童書推介,請到可以到以下的臉書link和like😊😊 https://m.facebook.com/SumlookKidsBooks/ 如有興趣可以訂閱我們在YOUTUBE的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user/Sumlook

餵母乳的時間宜在20分鐘內

摘錄自 專業嬰兒手冊 現在許多年輕婦女初為人母,不知一次餵母乳時間要多少。其實正常嬰兒哺乳時間是每側乳房10分鐘,兩側20分鐘已足夠了。從一側乳房餵奶時間10分鐘來看,最初2分鐘內新生兒可吃到總奶量的50﹪,最初4分鐘內可吃到總奶量的80﹪~90﹪,以後的6分鐘差不多吃不到多少奶。由此可見,並非吃奶時間愈長,吃的奶愈多。雖然一側乳房餵奶時間只需4分鐘就夠了,但後面的6分鐘也是必需的,通過吸吮不僅可以刺激催乳素釋放,增加下一次的乳汁分泌量,而且可加強母嬰之間的感情,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它還能滿足新生兒在口慾期口唇吸吮的需求。 有的家長認為餵奶時間長一些,可讓新生兒吃到足夠的乳汁,其實這並不可取,盲目廷長哺乳時間有許多不利之處。 1.從一次餵奶的成分來看,先吸出的母乳中蛋白質含量高,脂肪量低,以後蛋白質含量逐漸降低,脂肪含量逐漸增高。因此餵奶時間愈長,攝入的脂肪就愈多,易引起小兒腹瀉。 2.餵奶時間長新生兒會吸入較多的空氣,容易引起嘔吐、溢奶、腹脹等不適。 3.新生兒含乳頭時間過長,乳頭皮膚容易浸潰而糜爛。 因此,母親應控制嬰兒每次哺乳時間,如果遇到新生兒邊吃邊睡或含乳頭而不吮時,可用手指輕揉幾下小兒的耳垂,輕拉新生兒的手指或腳趾,試試取出乳頭等方法,以刺激新生兒加快吃奶速度。

不宜給BB帶手套

摘錄自 專業育兒手冊 有些家長為了防止BB抓臉或吃手,就給BB戴上手套,其實這樣做是弊多利少。 手是智慧的來源,大腦的老師。手的亂抓、不協調活動等,是精細動作能力的發展過程。BB通過吃手,進而學會抓捏玩具、吃玩具,這樣探索是其心理、行為能力發展的初級階段,是一種認識過程,也是一種自我滿足的行為,為日後手眼協調打下了基礎。如果給BB帶上了手套,可能防礙斷口腔認知和手的動作能力的發展。 新生兒生來就有握持的本領,可以經常讓BB學習抓握或握手指,以促使BB從被動握物發展到主動抓握,從而促進BB雙手的靈活性和協調性,這對大腦智慧潛能的開發大有好處。 父母應每天清洗BB的小手,替BB剪指甲,鼓勵BB盡情玩耍雙手,BB懂得了手抓臉不舒服或痛,才懂得「還是不抓好」、「這是我的臉」,於是,改為用手背蹭臉,漸漸才學會拿玩具。 我也有寫Blog介紹兒童圖書,有興趣可到這網址:  http://kidsbooks.sumlook.com 如想得知森綠媽媽最新的童書推介,請到可以到以下的臉書link和like😊😊 https://m.facebook.com/SumlookKidsBooks/ 如有興趣可以訂閱我們在YOUTUBE的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user/Sumlook

新生兒宜穿好襪子

摘錄自 專業育兒手冊 新生兒不會走路,不必穿鞋,但還是要穿襪子,原因如下。 1.新生兒的體溫調節功能尚未發育成熟,產熱能力較小,而散熱能力較大,加上體表面積相對較大,更容易散熱。當環境溫度略低時,新生兒的腳就會發涼,如果穿上襪子,可起到一定的保暖作用,避免著涼受寒,孩子也覺得舒服。 2. 新生兒隨著月齡的增長,四肢活動增多,甚至手舞足蹈或者亂踢亂蹬,很容易損傷皮膚、腳趾,穿上襪子可以減少損傷的發生。 3.小兒皮膚接觸外界環境愈來愈多,一些髒東西如塵土等有害物質,容易通過嬌嫩的皮膚侵襲身體,增加感染的機會,穿上襪子可起到清潔衛生作用,還可防蚊蟲叮咬。 給新生兒選擇襪子以棉線襪為佳,大小一定要合腳,千萬不要過大。 我也有寫Blog介紹兒童圖書,有興趣可到這網址: http://kidsbooks.sumlook.com   如想得知森綠媽媽最新的童書推介,可以到以下的臉書link和like😊😊 https://m.facebook.com/SumlookKidsBooks/ 有興趣可以訂閱我們在YOUTUBE的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user/Sumlook

培養新生兒自然睡眠的習慣

摘錄自 專業育兒手冊 有些新生兒出生後,睡眠規律尚未形成,該睡覺時不睡,甚至哭鬧,人稱「扭眼瞓」,只有大人將其抱起,拍拍搖搖,或者含著乳頭才能入睡,這習慣是大人給養成的。 新生兒大腦發育還不健全,出生後幾乎大部分時間都處於睡眠狀態,每天大約有18﹣22小時在睡眠中,只有短時間清醒。清醒後很快就會感到疲倦,這時孩子常以「哭」表示他累了,只要環境安靜、舒適,片刻後孩子就本能地自然入睡。 可是有許多家長最怕孩子哭鬧,常常是孩子一哭就抱起來。其實,「哭」是新生兒的本能要求。當孩子哭時,家長要分析一下哭的原因。一般新生兒在吃飽奶後又無其他不舒服(如尿片濕了,皮膚皺褶處濕了等)時,哭鬧常常是疲倦的表示。如果這時大人總是抱著孩子拍、搖等,倒是破壞了孩子本能的自然睡眠的調解規律,而形成新的條件反射。這樣,孩子以後則必須在大人的拍、搖情況下才能入睡,漸漸地養成「扭眼瞓」的壞習慣。 所以,當新生兒確實是因為疲倦而哭鬧時,可採用以下方法誘導孩子自然入眠:首先,媽媽要靠近孩子,並發出單調、低弱的嗷嗷聲;或在BB睡前播放柔和輕慢的音樂,久而久之讓BB形成條件反射聽到這些音樂就知道該睡覺了;或者將孩子的單側或雙側手臂按在他的胸前,保持在胎內的姿勢,使孩子產生安全感,他就會很快入睡。這樣,孩子慢慢地就養成自然入睡的習慣。 另外,新生兒的臥室空氣要新鮮,睡覺前要洗臉、洗手,被褥要清潔舒適,清洗臀部,換好尿片,餵足量的奶,這些都有利於新生兒睡眠習慣的養成。 想知更多有關 嬰兒枕骨扁平,請按入這文章。 想知更多有關 嬰兒的睡姿,請按入這文章。 想知更多有關 提倡嬰兒趴著睡,請按入這文章。 我也有寫Blog介紹兒童圖書,有興趣可到這網址:  http://kidsbooks.sumlook.com 如想得知森綠媽媽最新的童書推介,請到可以到以下的臉書link和like😊😊 https://m.facebook.com/SumlookKidsBooks/ 如有興趣可以訂閱我們在YOUTUBE的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user/Sumlook

宜提倡讓孩子趴著睡覺

摘錄自 專業育兒手冊 過去,人們相信只有胸部有毛病,或身體虛弱的孩子才會趴著睡,這是不正確。 讓孩子趴著睡是有益的。我國的傳統做法是讓嬰兒仰臥或頭側向一邊,往往把頭睡變了形,所以,應讓孩子經常更換睡覺姿勢和體位。 現代醫學認為,孩子趴著睡有益於胸廓和肺的生長發育,尢其是對未滿月的新生兒有保健的作用,有利於孩子呼吸,能增強胸、頸、手腕的功能。小兒的肺發育尚不成熟,相對來說含氣少含血多,加上呼吸肌發育差,呼吸時胸廓運動淺表不充分,所以肺的擴張受限制,不能充分換氣。這種不成熟狀態,從新生兒起,一直要持續到幼兒階段;而讓孩子趴著睡,小兒的體重給床以壓力,床的反作用力正好作用於小兒的胸廊,這種壓力實際上起到一種安摩的作用。經過一定時間的鍛煉,孩子肺的擴張力和呼吸肌的力量都會有一定的提高。這不僅對預防呼吸道疾病有利,而且對胸廓、呼吸肌和肺的發育也是大有裨益的。 另外,新生兒常常發生溢奶和吐奶,讓孩子趴著睡,臉朝向一側,即使吐奶,也不至於因嘔吐物吸入呼吸道而發生窒息的危險。 但在小孩趴著睡時媽媽要注意以下問題。 1.對2個月以下,頭還不能抬起,頸還不能完全挺直的孩子,在趴著睡時,應悉心注意觀察,以免引起窒息。 2.床要軟硬合適,不能太軟,不用枕頭,面部朝向左或向右,兩上肢屈曲。 3.腳也不要只朝向一個方向,要經常改變一下腳擺的方向,以免形成「外八字腳」或「內八字腳」。四五個月的孩子能獨立選擇睡姿,從這個年齡開始,就不必讓孩子趴著睡了。 想知更多有關 嬰兒枕骨扁平,請按入這文章。 想知更多有關 嬰兒的睡姿,請按入這文章。 想知更多有關 培養新生兒自然睡眠的習慣,請按入這文章。 我也有寫Blog介紹兒童圖書,有興趣可到這網址: http://kidsbooks.sumlook.com   如想得知森綠媽媽最新的童書推介,可以到以下的臉書link和like😊😊 https://m.facebook.com/SumlookKidsBooks/ 有興趣可以訂閱我們在YOUTUBE的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user/Sumlook

新生兒宜採取的睡眠姿勢

摘錄自 專業育兒手卌 一般的睡眠姿勢可分俯臥、仰臥和側臥。新生兒自己能力有限,需父母關心和幫助他去以某種姿勢睡眠。其實這3種姿勢各有利弊,無論哪一種睡眠姿勢,若是長久採用都不適宜,應時常調換體位。 在新生兒吮奶前,空腹時可以俯臥,頭面側左或面側右,不用枕頭,將其兩臂伸開,背部朝上,胸腹朝下,使心臟垂近胸骨,有利於新生兒肺的擴張,增加頭部、頸部和四肢的活動。缺點是新生兒口水不易下嚥,容易外流。由於俯臥時不易轉動頭部,口鼻易被床墊悶住,呼吸不便,可能造成窒息, 因此俯臥時,需有人在旁照看,以免發生意外 。 仰臥是新生兒經常的臥勢,仰臥有利於肌肉放鬆,內臟器官不受壓,但有回奶習慣的新生兒往往將奶噴到臉部,阻塞鼻部,有發生窒息的危險。若長期仰臥,會使枕骨平塌,變成扁頭。 在成人與新生兒講話、逗樂、給他看玩具、聽音樂以及穿衣洗臉時,都需要採取仰臥 。 側臥是一種較好的臥勢,脊柱略向前彎,呈弓狀,四肢安放舒適,全身肌肉放鬆,得到充分休息。由於心臟偏於左側,為減少心臟受壓,向右側睡為好,這樣又可適合胃的水平位元,即使發生吐奶,也不會引起窒息。但也不能長期將頭偏向一側睡,會使臉部兩側不對稱,易引起頸肌扭傷,也有造成斜視的可能。 想知更多有關 嬰兒枕骨扁平,請按入這文章。 想知更多有關 提倡嬰兒趴著睡,請按入這文章。 想知更多有關培養新生兒自然睡眠的習慣,請按入這文章。 我也有寫Blog介紹兒童圖書,有興趣可到這網址: http://kidsbooks.sumlook.com   如想得知森綠媽媽最新的童書推介,可以到以下的臉書link和like😊😊 https://m.facebook.com/SumlookKidsBooks/ 有興趣可以訂閱我們在YOUTUBE的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user/Sumlook

忌忽略新生兒戶外活動

摘錄自 專業育兒手冊 我國傳統習慣是新生兒出生後1個月,房間裡不能開窗、不見陽光、更不能外出,也就是說新生兒忌戶外活動鍛鍊,這是錯誤的。西方國家的新生兒三四天就外出呼吸新鮮空氣。現代科學育兒專家主張新生兒在第2周就可以進行戶外活動。  新生兒每日應有固定時間去戶外散步,呼吸新鮮空氣進行空氣浴。出生1周後就可以抱新生兒去戶外散步,開始2分鐘,每日1次,第3周可增加到10﹣15分鐘,滿月時可以在戶外活動20﹣30分鐘。 戶外活動以春秋季為最好,冬天要在無風或風很小的時候進行。春秋季最好上午10時到下午2時之間進行,夏天在上午10時以前,下午4時以後。夏天要在陽光不太強的樹蔭下活動。冬天如果天氣不好或氣溫在10度以下就不要去戶外活動。 戶外活動時要穿好衣服但不要太厚,包裹也不要太緊,更不要讓陽光直接照射頭部。 我也有寫Blog介紹兒童圖書,有興趣可到這網址:  http://kidsbooks.sumlook.com 如想得知森綠媽媽最新的童書推介,請到可以到以下的臉書link和like😊😊 https://m.facebook.com/SumlookKidsBooks/ 如有興趣可以訂閱我們在YOUTUBE的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user/Sumlook

不要用閃光燈給新生兒拍照

摘錄自 專業育兒手冊 新生兒出生後,家長都想給孩子拍照,作為珍貴的紀念照。有的家長為彌補室內光線不足,就用電子閃光燈,這對孩子是不利的。 新生兒在出生前經過了9個月漫長的子宮的暗室生活,因此對光的刺激非常敏感。出生以後,小兒多以睡眠的方式來逐漸適應外界的突然變化。而且,人們還發現剛剛出生的嬰兒白天睡眠比夜間多,這正是對外界環境中的光照不適應的表現。 新生兒眼瞳受到較強光線照射時,還不善於調節,同時由於視網膜發育尚不完善,遇到強光可使視網膜神經細胞發生化學變化,瞳孔對光反射不靈敏,淚腺尚未發育,角膜乾燥,缺乏一系列阻擋陽光和保護視網膜的功能。所以新生兒遇到電子閃光燈燈光等強光直射時,可能引起眼底視網膜和角膜的損傷,甚至有導致失明的危險。因此,為新生兒拍照時最好利用天然光源,或採用側光、逆光,切勿用電子閃光燈及其他強光直接照射嬰兒的臉部。 我也有寫Blog介紹兒童圖書,有興趣可到這網址: http://kidsbooks.sumlook.com   如想得知森綠媽媽最新的童書推介,可以到以下的臉書link和like😊😊 https://m.facebook.com/SumlookKidsBooks/ 有興趣可以訂閱我們在YOUTUBE的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user/Sumlook